GelonghuiGelonghui

昭衍新藥:供給缺口或將持續,全球化佈局領銜發展

在新冠疫情期間,臨牀前研發原材料波動大,臨牀後患者入組變數大,一切藥物研發都顯得十分困難。其中,臨牀前實驗用猴由於交易受限價格一度飆升。

那麼,邁入2023年後,在後疫情時代下,實驗用猴的價格會如何走向何方?作為國內臨牀前CRO龍頭的昭衍新藥,未來又該如何來看?

供給需求不匹配或將持續

實驗用猴的價格變換,要從最原始的供給需求來分析。

一方面,從需求端來看,在後疫情時代下早期創新研發需求依舊旺盛。

根據IQVIA數據顯示,全球藥物市場還處於增長階段。2022年,全球藥品支出大約為1.48萬億美元(不包含COVID疫苗和療法相關費用),預計到2027年全球藥品支出將以3-6%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增長,至2027年,全球藥品支出將達到1.9萬億美元。從增速上來看,預計2023-2027年全球藥物市場複合增速1.6%,中國市場複合增速1.7%。

圖表一:全球醫藥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IQVIA,格隆彙整理

另一方面,從供給端來看,後疫情時代實驗用猴還將處於供給不足局面。

臨牀前CRO企業是實驗用猴的主要需求方之一。實驗動物是藥物臨牀前評價的主要實驗系統,也是 CRO 企業臨牀前安全性評價業務收入的主要載體。實驗動物供應和質量是臨牀前評價業務的基本保證、也經常是制約條件。

近年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實驗用猴)價格上升較快。以食蟹猴為例,其單價自2017年以來持續上升,有關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模型的平均市場價格從2017年的每隻約1.38萬元上升至 2019年的 2.1萬元,兩年上升幅度超50%。

2020年上半年COVID-19 疫情期間,用於評估預防性生物製劑(如新冠疫苗和抗體)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模型需求很大,同時為防控疫情,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佈《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吿(2020 年第4號)》,其中就包括實驗用猴。而這也直接導致價格較2019年上升 100%至每隻 4.2萬元。隨後價格持續上升,根據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用食蟹猴採購項目(2022年度)第三批中標公吿顯示,2022年10月實驗用食蟹猴已經達到每隻18.4萬元。

疫情放開前,實驗用食蟹猴價格受到供給緊張影響持續上升,那麼,疫情開放後供給情況能否得到緩解?筆者認為,短期來看並不容易達成。

從實驗用猴的養殖週期上來看,相關從業人員指出,食蟹猴有其自己的生長週期,按照出欄來計算,大致需要6年時間。猴子的性成熟期為4年,留種個體平均需要4年以上時間得到首胎,首胎到出售還需1-2年時間,而這意味着,當食蟹猴產品面臨短缺時,需要用6年的時間才能緩解這一境況。更為嚴峻的是,當前我國繁殖用食蟹猴種羣偏向老齡化。食蟹猴繁殖種羣10歲以上仍然是絕大多數,其所佔比例將進一步上升,這種狀況在未來5-7年內很難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的供給情況也並不樂觀。根據安評龍頭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披露,由於柬埔寨實驗用猴(NHP)受到美國司法部調查,公司已自願停止從柬埔寨進口試驗用猴,海外市場供給或受阻。根據中信證券預測,柬埔寨NHP的供應鏈階段性問題,有可能將明顯影響美國CRO企業未來幾個季度的項目執行,進一步擴大全球安評市場的供需缺口。

總體來看,整體實驗用食蟹猴中短期依舊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全球供需缺口將有利於國內企業承接部分海外訂單,相關產業離岸外包的轉移有望加速,而國內龍頭企業如昭衍新藥有望受益。

昭衍新藥:奔向全球安評龍頭

那麼,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新藥藥理毒理學研究的CRO企業,昭衍新藥在實驗用猴供給需求不匹配下應當如何看待後續發展路徑?

對標全球最大的藥物早期階段CRO企業查爾斯河或許可以知道答案。

成立於1947年的查爾斯河實驗室,早期發展主要以 RMS(研究模型及相關服務)和PCS(藥物發現、安評及製劑)業務為主,併成為當地行業領先地位。隨後,查爾斯河將市場目光轉向國際市場,並以主業為基石,積極向上下游不斷拓展,通過大量收併購的形式奠定全球行業龍頭地位。根據公司披露的最新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公司總營收39.7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1%,盈利4.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36%,整體業績還處於高速增長。

圖表二:查爾斯河發展歷程

數據來源:公司公吿,國金證券,格隆彙整理

反觀到昭衍新藥的發展情況,似乎正在從國內安評龍頭向全球安評龍頭髮展。

首先,公司的競爭壁壘高。動物房建設及 GLP 資質獲得需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成本,先行佈局企業優勢顯著。昭衍新藥作為國內最早專門從事新藥藥理毒理學研究的 CRO 企業,是目前國內少有的擁有兩個GLP實驗室的安評機構,同時也是在安評中心資質認證上擁有國內同類最多的資質企業之一。這一系列優勢有望幫助公司在行業增長的紅利期獲得更多頭部資源與訂單。

其次,公司發展戰略走佈局一體化與國際化路線。對比查爾斯河發展歷史就能夠看到,發展到後期需要將產業上下游打通,並且走國際化路徑,"內生增長+外延併購"雙輪驅動的方式持續發力。如今,昭衍新藥已經基於安評主業,逐步向涵蓋藥物研發服務鏈上的藥物發現、臨牀前和臨牀試驗階段的一體化服務進行擴展。伴隨海外市場實驗食蟹猴供給缺口放大,公司有望持續承接海外訂單,全球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從而打開成長天花板。

最後,公司在產能建設持續擴張。規模化生產設施是業務推進的基礎。目前,公司現已在北京、蘇州、南寧、美國建設設施,合計擁有超過10萬平方米的實驗設施,這些實驗室包括動物飼養管理設施、功能實驗室及支持試驗的各項設施;可以同時開展數以千計的體內及體外實驗,包括藥理學、藥物代謝及毒理學研究。根據公司計劃,預計未來將分別在蘇州、廣州、重慶、梧州等地擴大生產設施建設。伴隨着公司產能持續增長,也將保障中長期的業績增長。

圖表三:昭衍新藥業務佈局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H股招股説明書,格隆彙整理

小結

2022年是不確定性非常高的一年,但實驗用猴的價格卻顯得十分確定,那就是一路上揚。而其背後的邏輯就是行業景氣度高但供給缺口大。

實際上,筆者認為在2023年乃至後續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並不會實現供給需求的完美平衡。一方面,藥物研發行業紅利仍在。另一方面,國內實驗猴的價格還處於較高水平,新養殖週期比較長。同時海外市場開放後供給情況似乎也並不樂觀。整體來看,實驗用猴的價格並不太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

而在供需不平衡中,昭衍新藥的優勢正在慢慢顯現出來。作為國內頭部臨牀前CRO企業,發展路徑正在向查爾斯河靠近,"內生增長+外延併購"雙輪驅動,未來有望成為全球安評龍頭,值得期待。


חדשות נוספות מאת Gelonghui

עוד חדש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