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博弈与阴谋

大国博弈,比拼的无不是心计、算计和诡计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世界上还没有OPEC这样一个组织。产油国被西方国家压迫,长期以极低的价格出口石油资源。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不甘于受到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而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OPEC成立后,从供给侧控制石油产量,以达到维持油价的目的。由于“物以稀为贵”,石油价格得到了提升,OPEC组织成员国也靠着石油发家致富,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然而从石油买家的角度去分析,石油价格上涨,成本也就随之升高,非常不利于石油进口国的发展。特朗普上台后,正值美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以控制经济。这与特朗普的意愿相悖。但苦于美国总统无法干涉美联储,于是特朗普便对石油输出国动刀了。

2018年6月,特朗普给OPEC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打了一通电话。沙特国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之前的“减产”转变为“增产”。当月的OPEC会议上,石油输出国吵得不可开交。虽然当时不知道特朗普给沙特国王传达了什么信息,但沙特成功说服其他成员国一起增产。

于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产油国,美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齐心协力开始增产。石油不管是减产还是增产,通常需要2个月左右才能在盘面上看到结果。过了3个多月,石油价格在10月开始出现下跌。

11月,美国宣布制裁伊朗。同时,豁免了八个国家和地区。豁免的意思,代表这些国家和地区依然可以从伊朗进口石油。然而,这八个国家和地区占了伊朗石油出口总量的75%,这个制裁不免显得虚张声势。

沙特阿拉伯此时突然发声,感觉被美国背叛了,不再出口石油给美国。同时,开启新一轮的减产行动。

到了这个时候,市场才了解当时美国总统对沙特阿拉伯传达的信息——美国将制裁伊朗。若制裁真正被落实,石油必然出现暴涨,如果沙特在制裁之前有多余的石油储备,就能从中大赚一笔。这也是沙特选择采取美国建议的根本原因。可是事与愿违。

油价的暴跌让沙特的经济难以承受,沙特急于让油价回归,于是前往俄罗斯,试图说服OPEC+大国俄罗斯一同减产。

2018年底之前,俄罗斯的态度是中立的——不刻意增产,也不刻意减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长久以来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紧张,如果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联手,便能起到合纵连横的作用,增加一个强有力的队友。于是俄罗斯答应在2019年加入减产的行列。(由于俄罗斯的石油公司不这么想——别人减产提升油价,我们应该增产才能多赚钱。我们也跟着减产,只会让美国占尽便宜。因此俄罗斯的减产总是差强人意。)

美国虽然生产大量页岩油,但对于石油的需求并不能完全满足。拿不到沙特的石油,美国对就近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动手了。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亲俄罗斯,而反对派亲美国。美国便拉着欧洲各国一起支持反对派。只要新建立的委内瑞拉政府亲美国,石油的问题多少就化解了一些。而欧洲各国也能跟着拿到石油资源。

一流国家当棋手,二流国家当旗子,三流国家当棋盘。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再三严正声明,这是委内瑞拉的内政!马杜罗是委内瑞拉法定的总统,你们无权干涉!但,这有什么用呢?委内瑞拉的事件还在继续。

从11月沙特阿拉伯开始减产的2个月后,石油价格自12月的底部回升了34%。在新一轮的石油博弈中,各个国家又会出什么阴谋阳谋?我们怎样去分析石油的价格呢?我们可以从价格、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去考量。

价格——从沙特阿拉伯等各个石油生产国能源部长的口中可以得知,大部分能源部长认为WTI原油的公允价约在60-70美元。油价太高,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参见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油价太低,会使OPEC成员国蒙受损失。

时间——减产的行动需要2个月左右才能显示在盘面上,等到价格上涨以后再入场,显然没有什么利润了。因此原油的多头需要在减产开始时入场,并且在入场后,势必需要很好的耐心去等待油价缓慢上涨。

效率——增产的时候,美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是齐心协力的。但减产的时期,由于各个国家立场不同,减产效果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目标位不必拿前期近80美元的高点作为目标,可以适当放低。

人人都赢,博弈不复存在。对于丛林法则,我们并不陌生。
Beyond Technical AnalysisbrentoilOilwticrude

כתב ויתו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