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預測:黃金、比特幣未來有望同列央行儲備
黃金和加密貨幣在短期內走勢迥異,但德意志銀行認為,兩者未來幾年有望並肩發展。
「到 2030 年,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可能同時出現黃金和比特幣的身影。」德銀分析師 Marion Laboure 與 Camilla Siazon 在最新報告中寫道。
這一樂觀判斷,出現在比特幣周一(22 日)跌破 11.3 萬美元之後,黃金當天則創下每盎司 3,703 美元歷史新高。這種背離走勢,凸顯出加密貨幣等高風險資產與傳統避險資產的短期差異。
德銀指出,交易員正在權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聯準會(Fed)降息預期以及其獨立性問題,這些因素都推高黃金的需求。
儘管如此,德銀的報告強調,對黃金和比特幣而言,2025 年都是「極佳的一年」。
黃金需求依然強勁,主要受央行增持和投資者對穩定價值儲存手段的需求催動。
世界黃金協會今年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43% 央行預計未來 12 個月會增加黃金儲備,95% 預期全球央行儲備規模會上升。
比特幣雖然在周一回調,但整體表現仍具韌性。德銀分析師稱,比特幣在 8 月創下新高後,波動率降至歷史低點,表明機構投資者接納度持續提升。
目前已有逾 180 家公司將加密貨幣納入資產負債表,其中最著名的當屬 MicroStrategy,這家軟體公司已積累價值超過 700 億美元的比特幣。
德銀分析師指出,比特幣的表現凸顯其「正崛起為潛在宏觀對沖工具」的地位,這表明數位資產可能正在與傳統儲備資產並列。
報告稱:「我們相信加密貨幣(比特幣)還有更大上漲空間。」
報告還拋出一個更長期的問題:隨著美元佔全球儲備比重從 2000 年的 60% 下降至 2024 年的 43%,未來十年央行儲備結構將如何演變?
雖然黃金長期以來一直在外匯儲備組合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德銀分析師認為,審慎配置比特幣可與傳統資產形成互補。
「儘管全球黃金儲備規模不斷上升,但央行對黃金的需求仍然保持高點。」Laboure 和 Siazon 寫道。「高通膨、地緣政治不穩定和去美元化趨勢,再加上監管對加密貨幣的支持,都令當局愈發重新評估儲備結構。」
更多鉅亨報導